-翎國誰人皆知當今聖上霸道冷酷、殺伐果斷,即是明君亦是暴君。
此前人人都道前來和親的虞國公主是個病秧子,在暴君的挾製下活不長久。
不料虞國公主確實病弱,但也是個病中帶狠的狠人,且一貫暴躁的皇帝對其出奇地有耐心,民間便開始好奇這位翎國新後到底是怎樣的人物,如何能讓司鶴另眼相待。
不止宮外百姓冇琢磨明白,宮中眾人也冇琢磨明白。
經過百花宴下毒一事後宮的紛爭平息不少,太後老實了,皇貴妃也暫時守起了規矩。
阮笙瀾固然對虞泠恨得牙癢癢,可有香雲這等“珠玉在前”她一時不敢有什麼大動作。
虞泠經了百花宴一事倒意識到彆的事,那就是原主的身體素質真真是個玻璃人。
還不用彆人動手,風吹一吹她就要倒。這本書的劇情不過纔開了頭,今後要應對的危險紛爭不知還有多少。既然哮喘不能根治,那便先把身上的毛病能治的治了。
太後與皇貴妃暫時停手讓虞泠得以喘口氣,乾脆趁著這段時間將息休養。
這個皇後儘管受多方掣肘,可仍有許多方便,其中對她最有益的便是隨意取藥。虞泠借皇後特權把太醫院對自己有用的珍惜藥材蒐羅來配合食療,再輔以練瑜伽鍛鍊身體。
後宮的生活倒不大難適應,畢竟她在研究所的時候除去做研究就是做吃的,差不了多少。
虞泠閒暇時最喜歡照料牆根邊上長著的薔薇,剪下幾枝簪在鬢邊彆有意趣。
“娘娘……”
一道畏畏縮縮的聲音自身後響起,虞泠“哢嚓”剪下一枝開得正好的薔薇,把薔薇接在手裡看向站在鳳棲宮宮門下卻不進來的小湯子:“怎麼了?陛下命你來傳什麼話?”
小湯子搖了搖頭,愁眉苦臉地垂著腦袋:“不是陛下,奴纔是悄悄出來的,陛下近日因政務心煩意亂,殿內隻有師父敢近身伺候,禦書房那邊用不上奴才。”
主子心情不痛快,底下跟著伺候的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尤其是伴君如伴虎,聖前伺候的宮人每日都是戰戰兢兢。
司鶴近日幾次在鳳棲宮用膳都是還未吃完便匆匆趕往禦書房麵見兵部尚書,虞泠雖未過問過此事大概也能猜到皇帝近日是為何事煩心。
虞泠對小湯子莞爾一笑:“所以你過來是向本宮求助的?”
小湯子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娘娘恕罪,放眼宮中隻有娘娘能為陛下寬心。”
古人講究夫妻一體,帝後之間更是如此,她的榮辱未必能影響司鶴,但司鶴的榮辱卻與她息息相關。司鶴在前朝不得勢,她的皇後之位同樣岌岌可危。
“待會本宮會親自熬一碗安神湯,你代本宮送去禦書房給陛下,連同這枝薔薇一起帶去。”
小湯子見虞泠答應得爽快才鬆了口氣,高興地連連點頭,活像是怕虞泠反悔。
伏在案上批了兩個時辰奏摺的男人聽聞鳳棲宮有東西送來才抬起頭:“皇後親手熬的?”
小湯子再次點頭如搗蒜:“是陛下,皇後孃娘還讓奴才把這枝薔薇花一併帶來,皇後孃娘說陛下為國勞心勞力,也該注意休息,見此花就如見到娘娘。”
小湯子跪在地上把托盤托舉至頭頂,李懷忠看了眼皇帝的眼色才接過托盤呈到皇帝麵前的桌案上:“這枝薔薇花開得極好,可見是皇後孃娘千挑萬選的。”
褐色的安神湯倒映出男人疲倦的麵容,司鶴的目光落在安神湯旁邊的薔薇花上,禦書房殿內放著幾盆冰用以降溫,殿內清風徐來,空氣中宛若有薔薇花的暗香浮動。
司鶴凝重的神色緩了緩,心裡趟過一股暖流:“皇後有心了。”
司鶴在禦書房終日忙碌,虞泠內心亦在盤算著其他事。
司忱表麵看起來溫文爾雅,實際上此人明麵上如沐春風,背地裡暗藏利刃。
以攝政王為首一派的官員一直都是司鶴的心腹大患,從裁減官員一事可見一斑。
後宮不可乾政,尤其虞泠身份特殊,朝堂之事與她冇什麼乾係,虞泠不該過分操心。
可虞泠記得書中的後續劇情中攝政王勾結外邦造反,翎國差點因此易主。
原主實在倒黴,因此事受了無妄之災上演了一段鐵窗淚。
這具身子太過虛弱,虞泠可不想在暗無天日的大牢裡度日,那不是坐牢,是等死。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製人,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要對付攝政王就得瞭解他的權力網,虞泠看書中這一段時記得攝政王一派除了核心人物阮丞相與禮部尚書之外,其餘部下官員也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這些人借勢常常在外作惡多端、為非作歹,淨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她何不去把具體的證據蒐羅來,隻是要蒐集證據就得出宮。
她必須有一個正當的出宮的理由。
“小禾,本宮記得虞國的國慶可是要到了?”虞泠倏然開口。
小禾正要把屋裡枯萎的盆栽挪出去,聞言抬頭道:“回娘娘,是,就在後日。”
“你替本宮去禦書房請示陛下,就說本宮不能回虞國參加國慶,可本宮思鄉心切,想出宮前往國寺為虞國祈福數日,望陛下能應允,陛下若同意,回頭本宮必送他一份大禮。”
小禾來到禦書房按虞泠的原話回稟司鶴,說罷不敢抬頭,靜聽皇帝回覆。
司鶴沉默了半晌驀地笑了:“皇後原話便是這麼說的?”
小禾小雞啄米般連連點頭:“回陛下,是,娘娘原話便是如此,奴婢不敢亂傳。”
皇帝食指敲了敲桌麵,頓了片刻後笑道:“準了。”
小禾得了允準便退出禦書房回鳳棲宮回話,司鶴批了幾摺奏折便停下筆。
“靜川,皇後此番出宮祈福由你跟在皇後身邊,她若出了什麼事你提頭來見。”
皇帝話音剛落禦書房暗處便閃出一道人影,一襲黑衣的男人對皇帝躬了躬身,恭敬道:“屬下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