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這是臣妾父親命人送進來的百年紫參,乃是難得的藥材,臣妾特意送來給您。”
阮笙瀾命身邊的侍女把裝著紫參的錦盒打開呈到太後麵前,太後淡淡看了一眼就命人收起來:“你能有這份孝心很好,隻是莫在說些不著邊際的話,哀家不愛聽。”
太後眉眼間難掩不耐,阮笙瀾卻賠著笑臉應“是”,輕撫鬢邊碎髮時眼底掠過一抹陰毒。
此前太後就對虞泠隻身上前線一事倍感意外,之後更是因虞泠一戰成名改變了對她的態度。阮笙瀾慣會見風使舵,如何不知眼下若還在太後耳邊吹風會適得其反?
既然詆譭虞泠無濟於事,她何不防順著太後的意說些順耳的話。
“臣妾自知從前糊塗,經皇後孃娘隻身前往戰場一事,臣妾便看明白了,從前是臣妾認知淺薄,以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實則皇後孃娘之大義令人欽佩。”
阮笙瀾拿帕子擦了擦眼角不存在的眼淚,太後聞言也陷入沉思,心智自己從前太過狹隘。
“臣妾尤記得皇後孃娘上戰場當日不計較往日過節,把後宮事宜托付給臣妾,真教臣妾自愧不如,試問天底下有咱們皇後孃娘這般魄力與膽識的女子有幾個?”
阮笙瀾看似低頭拭淚,實則餘光一直釘在太後身上。
見太後因她所言麵露愧色時心下冷笑,看來她說的很合太後的心意。
太後煞有介事地點點頭:“皇貴妃能意識到這點那很好,後宮中唯有你們規矩本分方能安寧,不要為了一時半刻的私慾就葬送了自己,你回去吧,哀家也乏了。”
自從虞泠前往戰場與皇帝共進退,太後對阮笙瀾的態度冷淡許多,眾人都瞧在眼裡。
阮笙瀾也很識趣,冇再煩著太後起身告辭,出了慈安宮阮笙瀾臉上的笑意便褪了個乾淨。
“娘娘,那支紫參可是上等的強身佳品,丞相大人尋了來是特意給您保養身體,您怎麼……”
跟在阮笙瀾身邊的宮女待走得遠些才按捺不住問出心底的困惑。
太後宮裡的藥材都有自己倉庫裡的陪嫁,加之太後身子硬朗,紫參用著效用不大。
“你也覺得太後身體用不上那紫參?”阮笙瀾似笑非笑地理了理自己的披帛。
宮女不敢開口,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阮笙瀾見狀勾唇一笑:“本宮身子尚安也用不上,可你說說宮裡有哪個病秧子最需要這樣吊氣續命的好東西?”
聞言宮女幾乎要把頭埋進胸前,宮裡半死不活的病秧子有幾個?自是皇後孃娘。
虞泠被太後的人請往慈安宮時正是傍晚,這回太後冇再開口就刁難她,而是詢問她的身體狀況,得知她每日都再喝藥時命人拿出一株紫參賞了她。
虞泠:“?”
“你身子不好,難為你這般還能把後宮整理地井井有條,這是你應得的賞賜,收下吧。”
太後臉上掛著慈愛的笑容不住對虞泠說些關懷的話,虞泠受寵若驚忙起身謝恩。
她的誇讚雖然真心實意,可虞泠不知怎的,看著就是覺得毛骨悚然。
太後對皇後的態度變得無比和善,就連陛下時常去皇後宮中也不再說。
皇帝本就少去彆宮妃殿中,如此一來更是幾乎隻去皇後那裡。
阮笙瀾為此恨得牙癢癢,可礙於太後與司鶴都偏心虞泠壓根不敢撞在槍口上。
冇了折騰的人後宮難得討了平靜,隻是鳳棲宮比往日更加熱鬨,無論明裡暗裡都是。
跟著阮笙瀾一派的妃嬪開始向虞泠示好,不過都是私底下送禮不敢明目張膽表示。
如今皇後固然得勢,可皇貴妃的家世背景便擺在那兒,她們不得不忌憚。
有人怕被阮笙瀾知道,自然也有人不怕她知道。
端妃與沐貴人在後宮可謂張嘴閉嘴就是皇後孃娘如何寬仁待下,恨不得把“皇後孃娘為人極好”幾個字刻在腦門上讓所有人都看見。
“在西域女子都會策馬,我們是在馬背上成長的民族,是以個個都騎藝絕佳。到了冬日的時候便會有賽馬等節日,十分熱鬨,馬蹄揚起的沙塵是那個季節最濃烈的色彩。”
沐貴人雙目放光地向虞泠說著西域的趣事,在一旁的端妃研磨著研缽中的藥材聽得津津有味,近日她跟在虞泠身邊多多少少跟著學了些淺薄的醫理。
若說沐貴人對虞泠是好友之情,那麼端妃就是徹頭徹尾把虞泠當做仰慕對象。
虞泠教的糕點她都會做,且做的很好,隻為得虞泠的誇獎。
自從聽說虞泠在戰場上用銀針先發製敵拿下夙國國主的人頭後,端妃對虞泠越發欽佩。
她不過是提了一嘴,虞泠便問她要不要學醫,端妃受寵若驚忙不迭答應。
“你們西域的女子真厲害,騎馬麼……本宮都還冇有試過呢。”端妃有些遺憾地歎了口氣。
“這冇什麼,在西域很尋常。端妃姐姐無須氣餒,嬪妾記得姐姐善舞,何須妄自菲薄?”
拉索入宮的時間不長,不知宮中忌諱,是以這番話是對端妃真心的誇獎。
端妃縱不怪罪拉索可麵色還是白了白,虞泠把她的麵色變化看在眼裡,隨手把一本醫書放在端妃麵前打斷她的思緒。
“本宮閒時無聊編寫了些簡單的醫理藥材知識收錄在這本書中,你才接觸醫學拿這本書去看最好不過,獨一份的,就給你,旁人可是冇有。”
端妃如獲至寶地接過虞泠給的書,可很快眼中的光便暗淡下去把書還給虞泠。
“承蒙皇後孃娘厚愛,臣妾感激不儘,可臣妾識字不多,得了它去也隻是暴殄天物,皇後孃娘還是把書刻印了贈給能用得上它的人吧。”
“什麼好東西?給朕也瞧瞧?”司鶴不知何時走進來抬手拿過端妃手中的醫書。
屋內三人條件反射起身對皇帝行禮:“臣妾領二位妹妹向陛下請安。”
司鶴擺了擺手示意她們三人免禮:“原來是醫書,都道術業有專攻,你們各有所長,端妃不必妄自菲薄,這本書且放在皇後這兒,待端妃多識些字再來取也無妨。”-